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勇敢的行者的博客

行世路,看风景,历人生。交流、分享、成长。如有侵权,告知即删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何新:病中谈哲  

2016-04-10 17:03:15|  分类: 何新专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何新博客管理员《何新:病中谈哲》
病中谈哲
米涅发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前才会起飞。(黑格尔)

【序言】
近月突患不明目疾,读写能力丧失殆半。
因思及平生所学及研究尚有多部未能完成及整理定稿。WS请求予做口述。闲居闭目无事,乃允之,而彼以记录转为文字后,再整理成草稿。
为答谢何新两博网友近日対老何的关心,同意WS将此未定稿分期在博客中不定期发表。

若身体尚好,则或可随心情不时口述而整理之。是为序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何新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35月               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一、引言:何为哲学?
哲学即智学,智慧之学。但“哲”字则并非此语词之本字也。
哲学一词,语源来自日语的汉字译文。所対译西语philosophia一词,此词在西语中为探求智慧者、智慧之友或智者之意义。日人以哲代晢,是个误字。
晢,本义光明,《说文》:晢,昭明也。[太阳古异名称“晢耀”,语转即今语“照耀”。黎明古称“晢明”,向暮、失明古曰晢。江淹《杂体,谢临川游山》诗描写日光:“桐林带晨霞,石壁映初晢。”
晢字引申而有明察、明辨、明智之义。[此古义见于《尚书·洪范》传:明作晢,聪作谋。 明辨,晢也。《易·大有》说卦: 晢明行事。
哲,则为晢字之通假字,或为化日为口之省体异文。
知、智是同语源的异形文字,知字本义乃射箭中靶。[“知”与“至”为异形同源字。]智从知音,善射曰智。
智、晢、哲音近相通假,明智即明晢,即明哲,意义为心智之光明。[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“虽司命其不晢。”释文:晢,智也。]
故求之语源,哲学本义,即晢学、智学,明哲、明智、智者、智慧之学也。

但中国传统学术,并无哲学一目。
中国传统学术四部(分类为经学、诸子学、史学以及杂集之学)中,固以经学为总纲,而近似哲学之论述散见四部中。
中国近似纯哲学之论述,除老子《道德经》外,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者当为《易经》中的系词及大传。易系词是一部列于中外哲学史中都足称伟大而不朽的伟作,也是中国古自然哲学、政治哲学以及人文哲学的总纲。作者自古传为孔子。如是,则《易经系词》也是孔子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。[《易经系词》译文及阐释见《何新解易》一书,已出版。]
但是必须承认,以哲学作为独立学术,则対中国来说乃19世纪以后自欧西及日本外来之学问也。

[本文ws电脑输入。老何这文章虽短,包涵前人所不解的新意很多。老何说:中国古代本无哲学一科。现代也并无几个哲学家真懂哲学,到处见到些会学舌的鹦鹉。许多问题要从根子上正本清源。]



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